孩子活泼好动,磕碰擦伤在所难免,不少家长发现,孩子伤口愈合后容易长出凸起的红色疤痕——这就是儿童增生疤痕。儿童皮肤薄嫩、屏障功能尚未完善,但新陈代谢旺盛、修复潜力大,因此护理核心是“温和保护+科学引导”,既避免刺激疤痕,又充分发挥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。

儿童增生疤痕的形成,除了与成人共通的“炎症刺激、胶原过量堆积”原因外,还有专属诱因。比如孩子伤口愈合时爱抓挠,反复机械刺激会加重炎症;家长护理时若频繁使用刺激性消毒剂,或过早剥离结痂,会破坏皮肤修复进程;部分孩子属于“瘢痕倾向体质”,轻微损伤也可能引发明显增生。不过好在儿童皮肤细胞活性高,若护理得当,多数增生疤痕会在1-2年内逐渐软化变平,比成人修复周期更短。
日常护理的首要原则是“温和无刺激”,从清洁、保湿到防护都需格外注意。清洁时,避免用肥皂、酒精等刺激性清洁品,可用温水轻柔擦拭疤痕及周围皮肤,尤其在关节部位,要防止汗液堆积引发感染。保湿是软化疤痕的关键,需选择儿童专用的无香精、无防腐剂、无激素的保湿霜或医用硅酮凝胶——硅酮成分能在疤痕表面形成保护膜,减少水分流失,抑制胶原过度增生,是儿童疤痕护理的安全首选,每天涂抹2次,坚持3-6个月可见明显效果。
防晒和防抓挠是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环节。儿童疤痕处的黑色素细胞更敏感,紫外线照射会导致色素沉着,让疤痕颜色加深,因此外出时必须做好硬防晒,用透气的纱布、纯棉衣物或儿童专用防晒帽遮挡疤痕,若疤痕暴露在外,需选择SPF30+、PA+++的物理防晒霜,避免化学防晒剂刺激。针对孩子抓挠的问题,家长要及时修剪孩子指甲,睡觉时可给孩子戴上透气的棉质手套,同时通过玩具、游戏转移注意力,避免疤痕因抓挠破损引发二次增生。
安全干预需把握“按需介入、避免过度”的尺度。若疤痕处于增生期(通常是伤口愈合后3-6个月),仅出现轻微凸起和瘙痒,坚持日常护理即可;若凸起明显、颜色鲜红,或孩子因瘙痒哭闹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的疤痕贴,通过温和压力抑制增生。当疤痕持续增生超过6个月,或出现在面部、关节等影响外观和活动的部位,需及时就医,医生会根据情况采用低能量点阵激光、温和注射治疗等儿童适用的干预手段,这些方法能刺激胶原重新排列,且对皮肤损伤小,符合儿童安全需求。
家长要避开两大护理误区:一是滥用偏方,如涂抹芦荟胶、牙膏等,这些物质可能含有致敏成分,加重疤痕炎症;二是盲目追求“快速消除”,给孩子使用成人疤痕产品或激素类药膏,可能导致皮肤萎缩、色素异常。儿童疤痕护理需要耐心,多数情况下,只要给予温和的保护和科学的引导,就能让疤痕随孩子成长逐渐淡化。若对疤痕变化有疑问,及时咨询儿科或皮肤科医生,才是最稳妥的选择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