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人在伤口愈合后,会发现皮肤表面长出一块凸起的红色硬块,这就是增生疤痕。它并非皮肤正常修复的产物,而是修复机制“用力过猛”导致的失衡结果,核心是真皮层胶原蛋白无序过量堆积,形成了高于皮肤表面的异常组织。

正常伤口愈合时,身体会调动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填补损伤,修复完成后胶原蛋白合成与降解趋于平衡,形成平坦的普通疤痕。而增生疤痕的形成,往往是伤口炎症反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,刺激成纤维细胞异常活跃,分泌的胶原蛋白远超修复所需。这些多余的胶原蛋白像杂乱的丝线般缠绕堆积,最终撑起皮肤表面,形成凸起的疤痕组织,且始终局限在原伤口范围内,这是它最鲜明的特点之一。
哪些情况容易催生增生疤痕?首先是损伤深度,当伤口累及真皮层,比如手术切口、深度烧伤、严重擦伤,就比表皮划伤更容易引发增生。其次是护理不当,伤口感染、反复摩擦、过早抠掉结痂,都会加重炎症,为增生创造条件。个人体质也很关键,“瘢痕倾向体质”人群的皮肤修复系统更敏感,即使是轻微损伤也可能出现增生。
增生疤痕的外观和触感很有辨识度。初期呈鲜红色或暗红色,表面光滑,质地偏硬且有弹性,凸起高度从几毫米到1厘米不等,边缘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晰。增生期(通常3-6个月,部分长达1年)会伴随明显瘙痒、刺痛,这是神经末梢修复和组织生长的信号。进入成熟期后,颜色逐渐转为淡红或褐色,凸起慢慢变平、质地变软,但不会完全消退。
很多人会把它和瘢痕疙瘩混淆,两者的核心区别在范围——增生疤痕严格局限于原伤口,而瘢痕疙瘩会超出损伤边界,像“侵略性”组织一样蔓延。应对增生疤痕的关键是抓住黄金期,增生期干预效果最佳。日常需做好保湿(用硅胶产品或温和保湿霜)、严格防晒,避免摩擦搔抓。轻度增生可使用积雪苷、硅酮类成分产品;中重度则需专业干预,如注射糖皮质激素抑制胶原合成,或点阵激光分解增生组织。
虽然增生疤痕无法完全变回正常皮肤,但科学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形态和触感,让它逐渐隐蔽。避开护理误区,及时科学处理,就能有效降低它带来的困扰。





